产品

东湖评:三州一盘棋,折射“支点”发展逻辑

“十四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战略和政策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不断深化。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湖北省加快构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轴的生动实践。 “十四五”期间,湖北省把立足点建设作为推动省际合作和区域合作迈上新水平的动力。其中湖北、湖南、江西三个地区实现了九类社会保障的普遍覆盖。虽然这看似民间领域的“小进步”,但却体现了区域合作从“硬联通”向“软耦合”的重大转变,凸显了湖北省立足民生的发展基础“支点”逻辑。 全民社会保障系列服务不仅连接企业,更连接人心。关系民生的“小事”正在打通区域合作的“最后一公里”。此前,在湖北省工作的湖南居民办理社保转移需要来回奔波,在江西省居住的湖北老年人也需要来回奔波领取养老金证明,耗时费力。目前这三个州处理九类社会保障问题,可提供的数据较多,但对公众的尽职调查较少。政府服务消除了行政障碍并简化了“地方生活”。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政府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流程再造,也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具体落实。与此同时,民生合作网络不断拓展。旅游卡包含300多项内容nic景点、“周末游”、“高铁游”走红,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邻里圈”逐渐成为“生活圈”。这些举措不仅增加了民众的获得感,也强化了区域认同感,为人才流动和产业合作创造了社会基础。 区域合作既需要民众生活的“软连接”,也需要基础设施和创新的“硬支撑”。在湖北省,长江高铁汉宜段、咸京高铁与武汉、襄阳、宜昌将形成“一小时高铁圈”形态。鄂州花湖机场正式投入运营,枢纽水平进一步增强。这些大型项目正在与韩湘桂运河、湖南高铁宜昌段等跨省项目共同推进,共同打造“湖南铁路城市群”。在创新领域,鄂湘赣创新联盟常态化合作,加快建设长江中游科技创新中心,武汉“光谷”助推光电信息产业迈向万亿级,与十堰、襄阳汽车产业集团等形成合作。 磷化工集团。宜昌市、荆州市。武长株南三大都市圈产业合作不断深化,“科技创新链三角”和“产业链都市圈”正在加速形成。硬件连接和软件创新的“双轮驱动” 为枢轴结构注入强大的推进力。 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基地,不仅着眼本省发展,还积极推进xpands内部和外部合作。在国家层面,大别山革命老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周边地区联动开发,突破省际边境地区发展瓶颈。对外,依托京广、京九、长江等国家走廊和长江黄金水道,湖北省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打造“科技飞地”。深圳科技企业在武汉设立研发中心,武汉大学的成果正在东莞转化为生产。借力中国企业家协会、楚商大会等平台,三省联合启动产业链投资,成功引进比亚迪动力电池、宁德时代储能等百亿项目工业园区,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具战略性的举措是,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联手,将人员从“内陆腹地”转移到“开放高地”。武汉阳逻、岳阳城陵口口岸推出“复合口岸”通关模式,为企业降低30%的通关成本。依托中欧铁路、花湖机场等国际货运通道,湖北、湖南、江西正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更广泛的中部地区开放计划正在逐步实施。 从跨省社保卡申办到中欧,从跨省火车鸣笛、“邻里圈”热烈交流,到“发展圈”深度融合,湖北、湖南、江西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打破行政壁垒,才能真正实现社保卡的跨越式发展。区域合作潜力进一步释放。当人民生活的温暖成为发展的动力,国际合作升华为共赢时,这片温暖的土地正以日益增强的集团发展活力,书写新时代区域合作发展的精彩篇章。展望未来,随着改革的深入,以湖北为支点的中部地区将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承担更大责任、取得更大成就。 来源:京中网(湖北日报) 作者:王兰(武汉市江汉区商务办“西北湖协会”组) 发布者: 元里里